看什麼電影,可以反映出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嗎?跟其他國家比較起來,台灣人究竟喜歡不用大腦嘻笑怒罵還是能引發思考多一點?東方線上一篇統計分析-「看電影是為了娛樂,還是為了哲理?」大意是說,李安的「斷背山」沒能拿下奧斯卡的最佳影片,多少有評審文化考量的因素,而章子怡演的「藝妓回憶錄」日本人看了生氣,中國人受不了片中章子怡的藍眼睛,而這兩部片票房卻都在台灣電影市場嚇嚇叫,該筆者認為台灣人看電影的商業性格多過於文化性格。

好聽一點,台灣人看電影沒那麼嚴肅,能輕鬆游走「藝術」和「商業」之間,也顯示文化包容力強;但誇張一點,也就是說台灣人沒有文化性格,不會排斥外來文化,日本的、美國的通通都可以,這樣的性格,跟同是華人社會的中國大陸、新加坡或香港很不一樣。

這樣的性格片商最愛,不管引進印度啦、回教國家的電影啦..在台灣都有市場。進一步分析台灣人看電影的類型,該筆者發現「喜劇笑鬧類」比例最高近三成,其次是「警匪動作類」,之後的「軍事戰爭類」及其他的八種類型都在8%~15%之間,更顯示台灣人除了最愛的喜劇笑鬧,其他類型的電影都有一定的支持者。

再交叉分析發現,三個月內會看電影比不會看電影的人情感波動大,較感性,性格中的「嚴肅拘謹」成分較不明顯,這更說明,嚴肅、談哲理的內容較不被這群Heavy User買單,最後該筆者建議若要談哲理,要發揮藝術的極致,用「情感」來包裝才會賣。

有趣的調查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後媽珍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