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985859_10203768991807548_6745398212779971257_n.jpg

現在小人叫我馬麻,稱呼的演進是從小花阿姨到小花媽咪,之後就到了馬麻。這過程很快,沒有感覺他有任何掙扎,這是我的幸運。

我外婆是我媽的後母,我媽的親生母親生下她就難產過世,幾年後外公再娶,我媽喊我外婆"媽"。

我爺爺是我爸的繼父(多麼巧合ㄚ...感覺我們家就是繼父母的集合這樣),我爸親生父親戰死在八年抗戰的壕溝中,帶著兩個孩子逃難,奶奶倉促再嫁,我爸改姓,喊繼父"爸"。

對於小人怎麼稱呼我,我沒有太多想法和期待(真的沒有?!),定位上,就是一個跟他生活、照顧他、培育他的大人,心態上,我並不想取代生母在他心中的位置,所以我可以接受他叫我阿姨,甚至覺得叫阿姨是理所當然的。但是隨著小人長大,我們生活越來越緊密,彼此的涉入越來越深,我開始覺得叫阿姨好像是一件帶給小人生活困擾的事情。

第一個面臨的就是老師和家長對小人的眼光。自從小人上幼稚園大班,家長的角色開始加重,親師會、親子運動會、畢業典禮、...都邀請家長參加。試想見了面,介紹自己「我是XXX的家長。」很正常,過關。或者「你好,我是XXX的阿姨。」 對方多半禮貌上微笑然後心想「阿姨?! 喔...那XXX的馬麻呢?」  ....現在離婚率高,再婚重組的家庭也不少,解釋一下應該就可以吧..(是嗎?) 

再來,也是我比較擔心的:同儕無心的排擠。連續劇常演的劇情,只要父母一方離家或離婚的小孩,都會被玩伴欺負和譏笑「...XXX,你沒有馬麻(把拔)」,接著演變成校園霸凌。在懵懂無知的年紀,小孩怎麼會知道什麼話傷人,什麼叫做尊重和包容,尤其遇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(大人也不一定知道...唉...)。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,但我不希望他在這一點上太突出,突出到引來不必要的關心和差別待遇。或許是我多慮,在我們那古早時候,單親或離婚家庭是少數中的少數,小孩間的家庭差異很容易被凸顯,就會造成小朋友這樣的無心之過。我想在民風保守的台灣光復年代,我爸的改姓,也是有這層考量,亦可免去跟閒雜人等解釋的麻煩。現在社會開放,離婚或單親家庭可能佔一個班級的三分之一,是不容忽視的少數,應該很難被排擠? 希望如此...

還有很多再平常不過的場合,也因為阿姨這個稱謂,在對方沒有心理準備之下揭露了家庭背景,造成路人尷尬。例如,去逛街...

專櫃人員: 弟弟,要不要和把拔馬麻來拍全家福?

小人: 她不是馬麻....

專櫃人員: 喔...她不是馬麻喔...(開始尷尬了...)

我: ㄟ對阿...我不是馬麻,我是姐姐...(撥髮,化解危機...)

爸爸: 我是葛格!(真配合...)

還好,這樣的機會不多。

認識小人後不久,原本習慣叫我小花阿姨的他,就這麼無預警在某一天,在我們正在閒話家常的時候,他很自然的接下去說「馬麻,我跟你說XXXXX」那聲馬麻很快,但很清晰,一點都不含糊,我當然聽的清清楚楚,心裡震撼不小,尤其當時我還沒嫁給他爸。我甚至害怕了起來,害怕我還沒準備好,當媽所需的心態和技能我都還沒能上手,這一聲馬麻,我怕我承受不起。

他喊馬麻的當下,我沒有打斷他的話,也沒有撒狗血的眼眶含淚抱著他轉圈圈,我很表面平靜的、壓抑內心澎湃的讓他繼續講下去,因為,我想讓這聲馬麻繼續的平常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後母 繼親 怎麼稱呼後母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後媽珍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